返回学会官网
第十届
青年科技创新奖(原优秀青年奖)

原“青年奖(优秀类)”在2024年第十届电源科技奖调整为“青年科技创新奖”

  • 山东大学
    提出了系列化大容量变流系统预测控制与预测性运维方法与技术,提升了系统的功率密度、电能质量与可靠性。
  • 华中科技大学
    一直从事新能源变流器暂态调控理论及方法等研究工作,取得了创新成果并实现了工程应用。
  • 郑州大学
    致力于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多参量状态监测和安全防护相关研究,开展电池系统与内外部传感集成融合和早期安全探测预警,提升电池储能系统安全性能。
第九届
青年科技创新奖(原优秀青年奖)

原“青年奖(优秀类)”在2024年第十届电源科技奖调整为“青年科技创新奖”

  • 华中科技大学
    长期从事宽禁带半导体封装集成技术研究,从宽禁带半导体封装-电路-系统三个层级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在航空航天、舰船、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应用。
  • 河北工业大学
    在电力电子先进传感、电力电子系统可靠性等方向开展了原创性研究工作。
  • 哈尔滨工业大学
    致力于中高压大容量电能变换技术研究,将电力电子模块进行灵活组合与智能控制,突破传统变换器在电压和功率等级、转换效率、控制性能等方面的局限。
第八届
青年科技创新奖(原优秀青年奖)

原“青年奖(优秀类)”在2024年第十届电源科技奖调整为“青年科技创新奖”

  • 西安交通大学
    在规模化光伏发电系统的能效优化领域取得较多创新成果,获得较大学术影响,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
  • 西南交通大学
    在氢能轨道交通领域开展了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稳定控制、性能优化和能量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创新成果和实现了工程应用。
  • 上海交通大学
    促进了电力电子可靠性领域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应用
第七届
青年科技创新奖(原优秀青年奖)

原“青年奖(优秀类)”在2024年第十届电源科技奖调整为“青年科技创新奖”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照明电子、无线电能传输、高频以及超高频功率变换方向开展了原创性研究工作。
  • 清华大学
    在多电平变换器的拓扑与控制领域取得较多创新成果,取得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和国防、经济效益。
  • 东南大学
    在LED照明系统高可靠优化驱动和无线电能传输的拓扑理论及控制策略等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
第六届
青年科技创新奖(原优秀青年奖)

原“青年奖(优秀类)”在2024年第十届电源科技奖调整为“青年科技创新奖”

  • 浙江大学
    在新型氮化镓功率器件方向开展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研究工作
  • 深圳基本半导体有限公司
    做为核心人员创立并领导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功率器件重点企业,其产品和技术有力促进了中国电力电子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致力于航空航天电源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在集成多端口功率变换方法、宽电压/超宽电压范围功率变换与调节技术、高密度/轻量化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等领域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应用于空间站等多个重大科技工程。
第五届
青年科技创新奖(原优秀青年奖)

原“青年奖(优秀类)”在2024年第十届电源科技奖调整为“青年科技创新奖”

  • 东南大学
    以推动学科发展和创造社会价值为己任,在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功率变换领域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部分研究成果成功实现转化并打破国外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垄断。
  • 华中科技大学
    从事各类电力电子电源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在直流电力电子电源拓扑、交流电力电子电源控制以及中压配网接口电源设计三个研究方向取得了系统性进展,技术已应用于船舶、航空、电动汽车及电子辐照加速器等场合。
  • 合肥工业大学
    从事光伏发电系统及电能变换装置在线状态监测技术、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穿越策略等研究工作,专注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学研合作,为提升光伏电站运行可靠性和实现智慧化运维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第四届
青年科技创新奖(原优秀青年奖)

原“青年奖(优秀类)”在2024年第十届电源科技奖调整为“青年科技创新奖”

  • 浙江大学
    在高性能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了十余年持续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
  • 清华大学
    立足学科前沿,面向工程应用,坚持国际视野。
  • 率先开展大功率电磁搅拌、大电流电解、中间包电磁加热、海岛/岸基大功率特种电源等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研究,并在新能源并网发电与电能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取得了突出成果。
第三届
青年科技创新奖(原优秀青年奖)

原“青年奖(优秀类)”在2024年第十届电源科技奖调整为“青年科技创新奖”

  • 华中科技大学
    多年来一直从事大规模并网风机稳定控制与安全运行领域的研究工作,解决了多种非理想电网、电网故障状态下大型DFIG风电机组的并网运行安全与稳定所面临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
  • 深圳青铜剑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汪之涵博士是深圳青铜剑电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研发团队带头人,在电力电子器件驱动技术、电力电子装置控制技术方面对我国电源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浙江大学
    紧密结合电力电子实际应用系统,围绕高性能电能转换这一核心,从拓扑理论、系统构架到系统控制等多个方面,对高性能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
第二届
青年科技创新奖(原优秀青年奖)

原“青年奖(优秀类)”在2024年第十届电源科技奖调整为“青年科技创新奖”

  • 清华大学
    长期从事风力发电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该技术领域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
  •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长期工作在研发第一线,以其无线电技术方面资深的技术背景和实力,发明创造了以电源电路为主,还包括元器件、元器件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多项科研成果
第一届
青年科技创新奖(原优秀青年奖)

原“青年奖(优秀类)”在2024年第十届电源科技奖调整为“青年科技创新奖”

  • 一直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轨道车辆和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技术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 广东凯乐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在LED路灯专用的小炫目高效LED光引擎技术、无电解电容磁集成Vcc电源模块的控制方法、高可靠大功率LED标准化集成模组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